苏超商启录

来源:24直播网

导语

【文眼】在当下社会中,由政府资源助推的“苏超”火爆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爆火并非无谓的热闹,它既有其存在的价值,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作者:张宾

图片:源自网络

“苏超”的崛起,在公众视野中显得格外耀眼。一些舆论将其与中国足球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拯救中国足球的“神器”。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苏超”背后的真实属性与意义。

“苏超”的本质并非单纯作为一个足球IP存在,而是以足球为载体的文旅产品。它并非按照商业赛事的逻辑打造,而是由政府主导的文旅项目。与淄博烧烤、哈尔滨旅游等火爆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中国,商业赛事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赛事IP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

“苏超”的成功离不开政府资源的支持。有了政府的加持,场租、安保、票务等一系列涉及硬成本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更重要的是,它将文旅的成功经验引入到足球领域,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足球情结的融合点,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在传播方面,“苏超”充分利用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优势,借助地域梗与足球赛事的结合,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不仅仅是淄博烧烤、哈尔滨旅游等地的成功模式复制,更是“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全是世仇、没有假球”等热门梗的推波助澜。

然而,“苏超”的目的并非打造高水准的足球赛事,而是以足球为流量入口,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苏各地的文旅都在积极转化这波流量为销量。尽管如此,“苏超”在推动足球发展方面也并非全无益处。它借助职业赛事的竞赛体系,提升了赛事的受瞩目程度,同时也让更多年轻选手和业余高手获得了比赛的机会。

尽管“苏超”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足球赛事IP的属性尚不明确。它是否能真正融入中国足球赛事体系仍是一个问号。然而,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苏超”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让足球在江苏变得更受关注,为年轻选手和业余高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未来,“苏超”如果能成为业余足球赛事体系中的一颗明珠,将为更多“年老色衰”的职业球员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对中国足球的低谷期也是一种振奋。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苏超”的成功不能仅仅看作是“流量大杀器”。作为“流量产品”,它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旦流量散去,如何保持其持久的发展是一个大问题。

各地纷纷效仿“苏超”模式,但想要复制其火爆程度并不容易。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需要找到适合当地的文化和情感切入点,才能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病毒式传播”。

这场实验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体育产业的本土化生存智慧。专业的赛事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单纯的商业逻辑难以支撑体育赛事的长久发展。只有与地方资源、公众情绪结合在一起,才能爆发出更大的商业潜能。

在中国做体育生意,政府资源的加持至关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政府资源的作用,不应将其神化。“苏超”虽然是足球产业的一部分,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警惕其成为昙花一现的文旅产品。只有积极融入到中国足球的职业-业余赛事体系之中,“苏超”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此外,“苏超”不应拒绝与中国足协的合作。其足球赛事属性决定了其无法脱离中国足协体系而单独存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苏超”与中国足协的沟通与合作,使其成为中国职业体系的另一极。虽然这可能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而言之,“苏超”的火爆并非无谓的热闹,它既有其存在的价值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应理性看待其发展前景与可能面临的问题共同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热门标签

热门标签